原標題:減量發展:千年古都綻新顏
題記
“北京的問題,深層次上是功能太多帶來的?!薄俺鞘泄δ懿⒉皇嵌喽嘁嫔?,過猶不及!”
于一座城市而言,資源稟賦是孕育成長的物質基礎,也是決定發展狀態的關鍵因素。當然,這一“源動力”并非無限,貪大求全,顧此失彼;欲有所得,必有所舍。
北京作為首都,作為國際化大都市,長期循著“聚”和“招”的“加法”邏輯高速向前,這奠定了超大型城市的發展基礎,也悄然帶來“無序的煩惱”。與日俱增的資源環境壓力、城市運行成本,加重了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任務,更影響了首都功能的發揮。當因集聚產生的規模效益不斷受到城市擁擠成本的對沖,北京有必要立足城市戰略定位,重新系統思考舍什么、得什么。這一城市發展模式的更替,不僅是解近憂,更是謀長遠;不僅是韜略,更是擔當。
十年來,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京華大地各行業各領域認識在統一、行動在加快、變革在孕育——減量+提質,發展動能更澎湃;減量+增綠,城市環境更宜居;減量+更新,空間格局更和諧……新時代,新藍圖,新北京,全方位從夢想照進現實,市民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事實有力說明:減量發展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高質量發展。
往昔已展千重錦,明朝更進百尺竿。新起點上,讓我們繼續用行動答好“時代之問”,鋪展大國首都的欣欣盛景,書寫偉大時代的不朽詩篇。
首善答卷·減量發展篇
實現城六區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標,城鄉建設用地減量110平方公里……2022年6月召開的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公布了五年來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成績單。
作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北京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圍繞“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持續深入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其理念、機制和做法為治理“大城市病”作出了有益探索。如今,首都發展方式深刻轉型,首都發展格局實現了歷史性變革。
謀劃可持續發展的新藍圖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第一站就來到前門東側的市規劃展覽館??倳泴κ锥家巹澖ㄔO作出重要指示:建設和管理好首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北京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一定要有擔當精神,勇于開拓,把北京的事情辦好,努力為全國起到表率作用。
同年,第七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大幕拉開。2017年金秋,由黨中央、國務院共同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正式發布。批復中三度提到“減量”,明確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切實減重、減負、減量發展,實施人口規模、建設規模雙控,倒逼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城市功能優化調整。
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對北京而言,這是史無前例的轉折。
“‘月亮灣’亮出來了!”今夏,運行了18年的前門旅游集散中心完成外遷,曾經“扎根”正陽門箭樓下的售票亭、顯示大屏、候車長椅、遮陽棚等設施均已拆除,旅游客運大巴撤離,整個“月亮灣”區域景觀重現,彰顯古都風貌,體現中軸線風采。
伴隨著新總規藍圖落地,核心區人口、建筑、商業、旅游密度都處于下降態勢,逐步實現“靜下來”的目標。
一年一個節點,每年都有新變化——與CBD遙遙相望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成為中心城區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載地。市級機關首批搬遷涉及35個部門、165個單位、約1.5萬人;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筑正在開展二次結構施工;環球主題公園盛大開園,成為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標……千年之城的城市框架全面拉開,加速集聚優質要素和創新資源,雄安新區也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建設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北京在“瘦身健體”的同時,更好地發揮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減量發展,不是不發展,而是要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笔幸巹澴匀毁Y源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新總規實施以來,城鄉建設用地減量110平方公里,完成了階段性減量目標,其中,2020年完成凈減量44.39平方公里,實現了從增量擴張到減量發展的歷史性轉變。
新總規落地帶動區域功能調整優化,新空間格局加快構建,謀劃首都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新藍圖。
“在減量發展中,質量優于速度,生態環境、歷史文化以及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將同GDP增速一并成為評價發展的關鍵性指標?!背鞘薪洕鷮W家多年前的論述,如今已在首都北京落地為百姓實打實的獲得感——
2021年,北京GDP突破4萬億大關,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68萬元增加到2021年的7.5萬元,年均實際增長6.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北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產業發展有所為有所不為
2021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PM2.5和臭氧同步達標,這是北京市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
北京的“大城市病”中,空氣污染曾是市民感觸最深的“癥狀”之一?!斑_標”的背后,是多地多部門多領域鐵腕治理的成果,更是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成果體現。
一個個國際大都市的發展經驗揭示,產業的發展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北京這座超大城市的“瘦身健體”勢在必行。
2014年7月,第一版北京新增產業禁限目錄正式發布,2015年、2018年先后進行了兩次修訂。2022年3月,北京迎來第四版新增產業禁限目錄。8年間,禁限目錄成為北京產業發展的“把關人”。數據顯示,目錄實施以來,不予辦理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務累計近2.4萬件。
“新版本目錄在堅定不移疏解退出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等非首都功能的同時,鞏固成效,保持定力,從源頭上嚴控非首都功能增量?!笔邪l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目錄也與北京一批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系列政策文件一道打出“組合拳”,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共同形成北京市指導產業發展的基本制度框架。
來自市疏整促專項辦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市制造業、批發與零售業等與疏解相關的六大行業市場主體共74.31萬戶,較2016年同期下降17.8%,其中城六區大幅下降35.3%,是全市平均降幅的兩倍?!笆濉币詠?,1.2萬家“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工作順利完成,累計壓縮水泥產能約500萬噸。
嚴守功能底線的同時,北京高精尖產業迎來更大的生長空間,科技、商務、文化、信息等領域新設市場主體持續增加,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
“翡翠項鏈”串起城鄉新生活
在朝陽、順義、昌平三區交界,規劃范圍30平方公里的溫榆河公園,是北京最大的“綠肺”,是市民眼里的“網紅打卡地”,更是首都生態文明建設的“金名片”。自2019年開建以來,朝陽示范區、昌平一期、順義一期已相繼開園,截至2022年4月,接待游客近300萬人次。
隨著北京進入減量發展的新階段,2014年,溫榆河公園朝陽示范區所在的孫河鄉壯士斷腕,清退了數百家低層次產業,拆違建綠。曾經的“風沙村落”變成現在的“城市綠洲”。
一手牽著城市,一手攜著鄉村,綠化隔離地區是承擔首都減量任務的“主戰場”。其中,“二綠”地區(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在落實減量增綠目標中尤為關鍵,是遏制城市“攤大餅”式發展的重點地區,也是全市人口規模調控、產業疏解轉型和環境污染治理的集中發力區。新總規明確,至2035年,“二綠”地區的綠色開敞空間占比要達到70%左右。
“從推動城鄉融合的角度看,好的綠隔建設是什么?創造良好的生態空間不是答案的全部?!笔谐青l結合部建設辦相關負責人說,首都的綠隔建設,要讓綠隔的價值遠超出生態的范疇?!啊G’這條‘翡翠項鏈’上最大的寶石——溫榆河公園,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那就是用鄉之綠,對接民之需?!?/p>
生態優先,是溫榆河公園規劃的首要原則。與市民需求共振,則是溫榆河公園從“網紅”到“長紅”的流量密碼。利用先進生態修復技術,舊河床原有的砂石地被改造為“陽光沙灘”,活力濱水空間里處處歡聲笑語;用京水菜、羽衣甘藍等拼搭出的“東囿云稼”,是林田融合農業模式在北京郊野公園的首次嘗試,“花期錯峰”讓這里可以“即種成景”,也讓農業科普觸手可及。
利用新生態,培育新環境,激發新經濟,溫榆河公園的蝶變是北京減量增綠的縮影。近年來,北京一體化推進拆違、騰地、增綠,積極擴展城市綠色空間,大手筆“留白增綠”讓森林融入城市。
經過多年探索,綠隔建設的目標已愈發明晰——從實施效果來看,就是要用更少的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形成更大的生態容量和碳匯能力,實現更高的生活質量和產業效益。
2022年5月,《北京市城鄉結合部減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由市政府批復?!缎袆佑媱潯芬匀隇槠?,提出減量、增綠、提質、治理四大目標,特別明確提出城鄉建設用地減量要掛圖作戰,壓茬推進,逐年銷賬,其中朝陽區、豐臺區、海淀區、大興區等是重點區域。在《行動計劃》的部署下,城鄉結合部將聚焦民生福祉,錨定城鄉融合發展,探索減量發展下的城市化建設新路徑。(陳雪檸)